



近日,中国电科27所某末端机动伴随防御车某光电搜跟及对抗设备项目组成员李发丹,经过连续半年辗转试验现场回到所里,一脸风尘仆仆,随即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。
在他连续半年的出差时间里,他在航天八院独自开展该项目的联调、试验、协调等多项工作,一个人身兼数职、星夜鏖战、承受压力,孤独寂寞却又责无旁贷、义无反顾。用他的话说,“时间太紧迫了,我们必须拼命干,直到顺利交付”。
这个项目做好了,对27所后续光电对抗专业有极大促进作用
某防御车光电搜跟及对抗设备,是某军兵种新型作战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,主要用于随队进行搜索跟踪目标和光电干扰。光电系统部专职副书记何铮进谈到,“这个项目今年已经进入试验鉴定阶段,同时开始试生产,是27所承担的某兵种最重要的项目之一,也是27所承担的最复杂的光电分系统级别的项目之一,更是27所光电对抗领域的一个重要型号项目,技术水平国内领先,应用了27所多年积累的大量核心技术,对后续光电对抗类产品的任务争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,同时今年开始批生产,将给27所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。”
由于军方及总体单位要求时间紧、任务重,又恰逢年底多项业务交叉、保交付压力巨大、人手极度紧张,叠加全国新冠疫情点状爆发的突发状况,该项目组成员已经不分节假日、白天和晚上,每一位同志都是“一个顶仨”、身兼数职。
冯光同志作为课题负责人,把这个项目当做孩子般抚育,在常年高血压的情况下,他坐镇指挥、协调各方、统筹计划,但是到年底的冲刺时刻,他说“日计划已经起不到作用了,所有的工作已经是按照小时在排了,每一个人的时间也已经被利用到极限了,我能做的就是给大家做好保障、协调、技术支撑等工作,期待最后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。
郭占斌同志是项目副总师,与李发丹两个人长期在阿拉善与上海两个外场奔波,承担了外场试验过程中的内外沟通、会议协调、数据处理、追赶进度等工作;
寇翔同志作为项目经理,马不停蹄地制定计划、梳理流程、组织协调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;
李连学同志积极践行“传帮带”的好传统,在项目研制遇到问题时挺身而出,连续奋战在阿拉善,与年轻同志克服新冠疫情影响,带领大家攻克难关,为项目鉴定试验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郭豹、欧阳春林、张栋、陈彦龙、王宝玉等同志更是不辞劳苦,负责项目总体、电气接口、调试、光学标校等多项任务,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岗位,但是无论在试验外场,还是在单位联调,他们每个人都是多面手,每个岗位都能顶得上、拿得下、做得了。
这个项目历练了一批骨干队伍,他们迅速成长,为将来更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
回想阿拉善寒冷的夜、上海紧张的联试、疫情的突如其来、日复一日通宵达旦联调试验、处理数据,项目组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温暖、有动力,更有期冀。这个项目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,也必将为他们带来成功的荣耀。
该项目自2018年中标后已经开展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,已完成第一型样机研制并交付总体单位,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开始定型试验及六套产品的备料投产工作。项目组成员顶住压力,充分发扬27所科研团队能吃苦、能战斗、能攻关的优良传统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、历经了考验,每一位深入参与的科研骨干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,为27所后续攻关更难的技术、处理更难的课题积累了宝贵经验、储备了优秀人才。
该项目积极落实所党委关于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要求,攻关、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;同时该项目还集成整合了光电系统部的红外跟踪、激光测距、激光告警、激光干扰等多个专业,将优势专业串联起来,综合体现了光电专业的技术实力,赢得了27所光电对抗类产品在国内的话语权,也为所里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
将“善于协同”的企业精神融入项目转产 树立了部门积极协同的典范
由于该项目处于批生产转装备的重要环节,也是装备生产部成立以后,由光电系统部转产的最大一个批产项目。装备生产部高度重视,给予了大力支持。马浩周同志带领一批年轻人加班加点,做好了产品的接收工作,完善图纸资料、消化技术难点,促成了生产任务的高效完成。刘二廷跟着项目组人员在外场工作近一年,对设备的组成、应用非常熟悉、掌握透彻,也为该项目的顺利转产贡献了力量。
通过此次型号项目顺利转产,在为27所实现利润最大化做出贡献的同时,也锻炼了课题组和生产线上的骨干,为27所承接更大的挑战做好了积极准备。